2019-01-18 03:54
这是七月底的一天,一位来自美国顶尖媒体的记者向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的发问。
“你去搜一下顶尖的论文、期刊,就会发现中国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其实都并不输给美国。”李开复不紧不慢的回答。在他看来,今天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足以令他挺直了腰杆回应任何质疑。
就在李开复接受采访后的第二天,有着“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之称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创新工场召开了第二次同学会,被亲切地称“西玛会”。这次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议聚集着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者们。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自然语言计算组主任周明的话题自然从微软小冰开始。
今年三月,微软开发的Twitter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Tay在北美上线,这个被设定只有十几岁的“女生”机器人和人类开始聊天不到24小时,就被玩坏了——她从用户那里学会飙脏话,被指作“不良少女”而被迫下线。
Tay的“叛逆”下线让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自然语言计算组主任周明感到既惋惜又笃定:“这的确是这款产品的问题,但你同样也可以理解成这也是这款产品的‘聪明’之处:‘她’通过用户学到一些知识和行为,并把它体现在接下来的对话中。”
“前段时间我去敦煌,看到那些壁画,我多么希望旁边有个IOT(物联网)设备,可以回答我这幅壁画是哪个朝代的,是用来做什么的。”周明说。
长期以来,他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能不能让一个机器或者一个物品能够和人自由的对话?
对于周明的这个梦想,秉持“虽然我们的技术领先,但是在应用方面还需努力”的李开复直接泼了冷水。
作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技术控,周明也开始思考将技术产品化的过程。“比如小冰,就是把我们有限的技术,放到一个产品中去,巧妙地结合起来,掩盖我们的技术‘缺陷’,同时又被用户喜欢。”他把这叫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他开始琢磨怎么让小冰更“聪明”,去理解用户的意图和观点。如今,既能闲聊(social chat),又能和用户深度聊天(deep chat)的小冰,聊天轮数从最初的4.6轮到现在的23轮。“这是衡量一款聊天机器人非常重要的指标。”周明说。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依然在努力让对话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毕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奔跑中,周明也想试试看,还会有哪些可能。
事实上,让人工智能具有这种“对话”的能力,是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梦想。包括微软、谷歌、Facebook、IBM和百度等大公司都在这一领域上投入巨资。
去年下半年,专注于网络安全的360公司请来知名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专家颜水成担任360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毕业生”,颜水成在“老同学”面前首先开了个玩笑:你们会不会觉得很奇怪,这个卖免费杀毒软件的家伙怎么也来搞人工智能了?
过去这些年,360做了视频监控、行车记录仪,还做了自己的手机,甚至时下最火的视频直播平台也有涉猎。
颜水成说:“安全是360的基因和根基,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和安全会成为360的两个关键词。”
面向老幼安全的穿戴设备,面向家人安全的监控,以及陪护的智能硬件,甚至是智能汽车,这些智能硬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不可或缺,而颜水成表示,未来,无论人工智能是在云上还是在端上,都将需要有效的安全保护,确保这些硬件产品的信息安全、使用安全、驾驶安全。
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深鉴科技CEO姚颂。目前,深度学习大多基于云上,而未来一定是云+端的结合,“比如无人机、机器人,这些都需要进行一些本地计算。”在他看来,“未来三年内,AlphaGo人机大战类似的活动会真正的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家的生活,而且针对这样深入学习的芯片也会支撑起所有云+端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的应用。”
李世鹏的推断和许多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坚信的事是一样的。事实上“现在华人在智能技术领域里面,研究员人数远远超过其他种族的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去年10月,李世鹏卸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一职,加盟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科技。
“硬件尤其是智能硬件的入门门槛很高,他需要一系列的各个层次的产业链的支持。很多创新创业者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这种资源,也无法接触到更多的产业链以及各个服务。”李世鹏相信,“中国将来不但在硬件制造上面会领先,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也一定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硬蛋与英特尔在今年7月联手共建了机器人生态,为生态内的机器人创业者们提供从最底层的技术架构一直到市场推广的产业生态闭环。
“我们会帮助这些致力于机器人产业的创业者对接各种各样的产业资源,包括供应链的资源,并帮助他们加速进入市场。”李世鹏说。
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在李世鹏看来都是中国“智”造——利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数据挖掘、云计算,把原来很多管理低下的环节打通,整体提高效率。
“将中国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雄厚的制造业产业链相连接,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里面弯道超车的特别好的机会。”
“未来十年,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这些职业中90%的从业者将会被机器人取代。”
其实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创新工场已经悄悄地耕耘在这个领域,已经投资了20家公司。
在当下所谓资本寒冬的创业环境中,人工智能依然是炙手可热的创业亮点。然而早在20年前,对李开复以及这群中国最早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技术人员来说,日子并不那么好过,因为他们的研究“太超前了”。
即便是这样一个超前的技术领域,事实上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1956年夏天,一场在美国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多年以后被认定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起点。60年过去了,人工智能已经从概念逐步进入到大众视野,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正在各个领域迎来“井喷式”创新,而令李开复十分确定的是,它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李开复的预感没有错,这一次,他和这些一直活在“未来技术”里的“同学”们终于迎来了风口,人工智能正掀起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
2016年,机器人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让许多人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将以怎样的形式去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所有伟大的公司也都置身其中——谷歌、Facebook、微软与IBM正在彼此竞争人工智能的领导地位,中国也已经开始着手尝试在工厂中使用先进的制造型机器人。
“这是一场天才间的战争。”世界上首位AI律师Ross联合创始人兼CEO安德鲁·阿鲁达(Andrew Arruda)如是评价,“谷歌、Facebook与苹果都在AI虚拟助手这片领域上宣布了自己的领土,想要从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市场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在创新工场,李开复对这些野心勃勃的“同学”们叮咛:“三年之后,也许会有十万个人工智能的创业者出来,因此差异化是很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